FoAR 前沿观点:2021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年会报告观点锦集
来源:医疗期刊    发布时间:2024-11-26 03:34:16

  会年会于东南大学榴园宾馆新华厅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环境行为研究动态与新技术方法”为主题,旨在促进学科交流和经验共享,展示该领域近年来的创新点和新技术,探讨以中国为立足点环境行为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理论研究怎么样与教学相结合等实际问题。论坛报告内容充实完整、讨论精彩深入,现场座无虚席,同时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线上互动。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城市更新与设计方法、历史街区保护与实践等。

  报告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环境行为研究的学术组织架构。进而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我国环境行为研究及其学术组织的发起成立,以及后期的学术会议和国际化探索道路。2008-2020年,是我国环境行为研究发展的高速阶段,但与国外同领域发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学会成员学科背景单一,均来自于建筑学。专业研究队伍不足,难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在快速地发展的中国,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环境高水平发展的需要,环境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环境行为心理、建筑策划与设计、养老设施、极地与太空特殊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报告首先介绍了航空航天心理学和空间站的分类与环境状况,以及国内外空间站发展的历史、航天宇航员群体的特点;又以我国空间站中衣食住行等各类行为的心理及行为进行了讲述,提出注重隐私保护和安全感的建立,论述了当前我国空间站中的环境行为心理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启示意义。

  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等。

  在城市居住街区中,街道作为数量最多、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空间类型,其步行友好性的提升具有完善街道低碳交通功能和增强其社交属性的双重内涵。以南京市河西地区居住街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调研步行者对街道空间环境的主观感知与街道的客体环境指标,在街道各项评价分值的基础上,对街道主观评价与客体指标作相关性分析,解析街道客体指标对居民心理感知的影响机理,后针对性提出利于步行友好的居住街区街道空间环境指标建议。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是做使用后评价、老年人居环境、居住建筑、观演建筑、校园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从建成环境场景模拟的意义谈起,介绍了环境模拟技术的源流、手段、进展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并讨论基于建成环境模拟场景的主观评价技术方法及其难点。最后通过商业空间环境质量感知评价和古典园林空间环境品质与偏好主观评价等两个研究案例,介绍了演讲者研究团队在利用当代新技术从事建成环境模拟与主观评价方面的研究探索与心得。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是做城市更新、社区更新、城市设计、建筑规划设计、环境设计、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体工程学。

  VR/AR技术在城市空间、技术发展、休闲生活领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好的视觉体验。报告以两个VR实验对城市环境的疗愈性进行了研究,对街道步行环境与绿视率、街道界面的关系进行了疗愈潜能的测度。根据结果得出绿视率和街道界面对街道的疗愈性有着显著影响,以城市更新为背景,阐述了疗愈性街道的设计策略。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城市规划研究,环境行为与社会研究。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是环境行为研究的基本内容,聚焦于多尺度空间环境行为与居民健康关系,研究促进居民主动健康的城市空间影响因素和关键评测技术,对服务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基于此,贺老师团队近年来在城市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级尺度对主动健康的环境行为进行了探索。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主要研究了不一样、不同尺度的商业空间与购物行为,从顾客随机的游逛中寻找规律。在数据采集方面,探索了与不同室内空间相匹配的技术系统,将收集的大数据通过统计学模型量化诠释。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环境行为学;商业空间行为;商业建筑大数据。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空间研究,主要探索了不一样、不同尺度的商业空间与购物行为,试图从顾客随机游逛行为中寻找规律,并通过实证的方式对经典理论做验证与拓展。在数据采集方面,探索了与不同室内空间相匹配的行为采集方式,将收集的大数据通过统计学模型量化诠释。在此基础上,研究将从单一案例向大样本案例拓展。

  博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行为数字化采集分析技术及互动建筑规划设计教学,研究成果集中在高精度室内定位、无线传感网络及低功耗嵌入式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开发。

  本项研究开发了一种针对街区范围人流研究的数字化采集分析平台,集成了WI-FI嗅探、移动网络、云端服务器的、数据清洗算法等技术。该系统的设备独立性高,侵入性低,大幅度的降低了系统布设及维护的限制和难度。同时,针对WI-FI探针的数据精度问题,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及目标需求,提出对应的采集策略及数据清洗和分析方法。从而帮助研究人员获取有参考意义的环境行为数据分析结果。该系统在商业街区及乡村环境都进行了应用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建筑规划设计、环境行为与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

  城市小学家庭的“中国式接送”现象盛行,因通学行为引发了小学周边的潮汐式交通拥堵。小学生的通学环境及通学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小学与社区空间关联密切,其通学关联空间存在空间局促、通学承载力差、建设标准低等一些系列问题,亟待更新。以通学行为为视角,运用环境行为学、时间地理学等办法来进行研究,通过ArcGIS定量分析,明确小学通学空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通学行为下时空聚集与时空离散特征,揭示通学行为下小学与社区关联空间的时空规律,以指导空间更新提升,建立儿童友好型环境。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句法与数据化城市设计,多年持续关注菜市场等社区小商业的自组织空间分布规律。

  该研究基于近年来疏解拆违背景下北京中心城区及郊区社区小商业演变,结合空间句法模型与手机信令职住通勤数据分析各功能空间规律的稳定性。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行为学、空间句法、城市形态学。当前关注领域:特大镇空间形态与演变研究;城市社区养老环境设计。

  我国城市建设已确定进入下半程,要以“绣花般的设计和营造”提升城市品质。在此背景下,环境行为学的基础理论与调研方法应能发挥出更大作用。然而,如何促进调研环节与设计构思的紧密结合,如何在设计中运用环境行为学知识,一直是困扰学界的难题。演讲人将介绍她近十年来在本科二年级理论课《环境行为学》中的教导学生的经验。指出好的课程设计能推动当前设计界回归“为人的设计”,以及“关注日常生活”的呼声。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导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建筑能源系统,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城市与建筑气候研究等

  截至2019年末,我国城市非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总人口数的60.6%,我国城市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也与之明显地增加,城市成为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战场。建立城市尺度的建筑能耗量化评估分析,对城市能源管理和碳排放进行科学的指导,并为绿色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路径,业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理论前沿。本次讲座从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开始,阐述从单体建筑能耗模型(BEM)到城市建筑能耗模型(UBEM)的转变之旅;在剖析全球主流的UBEM的基础上,探讨基于UBEM和城市微气候模型的城市尺度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并分别从“高能效”、“高舒适度”和“双碳”等多重视角下,探讨耦合UBEM在绿色低碳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潜力。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教授、副系主任、硕导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聚焦于“数字景观”、“健康景观”、“景观适老化”的研究,致力于数字景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研究城市绿地以更好地促进健康老龄化已成为许多学科的焦点。本报告考虑绿地空间、物理要素和人的相互关系,多维度展开研究,为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内容有三个部分:高密度建成环境中的老年人群行为特征与环境偏好;定性定量相结合探索景观适老性的提升策略;实践中的探索。

  博士毕业于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研究方向有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景观生态保护与发展,风景园林BIM技术发展、应用和教育研究。

  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将要求慢慢的升高,但调研发现南京多数养老机构,其空间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的设计还不能够做到以老人为本,冰冷、单调的环境对老人并不友好,而现有的养老机构评级标准,对老人心理健康予以环境支持的关注基本还处于缺失状态。目前与一位社会学专业技术人员、南京地区几家养老机构合作,展开对机构老人的环境与行为研究,并希望能推动养老机构适老性疗愈景观的提升。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教授、博导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近年来较多关注乡村规划建设,作为中国传统村落评审专家,在浙江、福建和江西等地进行了乡村振兴规划、乡村规划设计、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等实践工作。

  乡村的共建共享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方向之一,汇报以“主客”(村民和游客)共享的理念和“主客”的行为和需求特点,结合浙江省仙居县下叶村的更新实践,从“田、园、居”三个层面,以及策划、规划和设计三个维度,探讨主客共享的未来乡村有机更新路径。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研究、咨询工作,主持或参加数据监测、能效测评、绿色建材、工程完工等相关20多项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编制。

  人民生活奔小康,室内环境要健康,双碳目标要落地,能效提升遇挑战,如何妥善处理好环境及能效两者的需求,是需要大家一同研究、不断探索的方向。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空间与行为、城市安全与环境设计预防犯罪。长期持续关注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研究,致力于推进安全、安心的城市空间环境营造研究。

  营造安全的街道环境是城市建设追求的首要目标。当前国内外有关街道环境与犯罪行为关系的研究结论呈多样化趋势,并且有部分观点存在矛盾,这给后续街道犯罪预防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困扰。本报告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街道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文献,从街道网络、路径和结点三个空间层面梳理了现有的研究进展,包括街道网络的几何形态、拓扑形态;路径中的活动、界面可视性、照明;节点的功能和空间布局等外因。报告探讨了现有结论存在多样性和矛盾的原因。最后指出已有研究的一些局限,并提出该领域有待优化和研究的方向。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主要是做地下空间时空行为模拟、环境行为和城市综合防灾方向的研究。

  轨交站域地下空间功能复合化、结构网络化发展的新趋势下,针对地下空间行人分布的不确定性 ,提出时空行为场景以描述行人与环境的序列空间关系。首先,基于决策层级理论,归纳地下步行空间行为场景为战略、战术、执行三个层级,通过三种决策层级的步行者时空路径描述步行决策过程中动态、连续的空间关系。然后,结合现有的技术方法,梳理地下行人系统步行者时空行为数据收集、处理技术,提出时空场景的构建方法。最后,以地下商业街为例,通过行为场景的仿真模拟,探索地下步行空间利用的时空间分析方法。

  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行为学、疏散行为学。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的策略,优化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在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背景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在此类聚集性场所中,儿童生命安全值得格外的重视。以国家防灾减灾战略为引领,立足于环境行为学与疏散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疏散基础研究视角探寻儿童疏散行为与空间关系的定量性研究,讨论儿童疏散行为的特殊性、差异性,为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安全性提供支撑。本次报告以获取儿童疏散行为基础数据及其应用为例,分享在环境行为学与疏散行为学交叉研究中的心得与体会。

  JCR最新|FoAR全球领域排名第二!期刊引文指标达到5.22!进入Q1!

  4/传统阿拉伯城市居住区形态学:以传统城市大马士革为例

  6/生物与建筑:将科学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六家法国建筑事务所项目案例研究

  7/ 颇具争议的渐进式改造:Elemental建筑事务所金塔蒙罗伊公屋居住区项目的15年

  8/21世纪公共建筑中的普世空间建筑学波兰机场中多信仰空间建筑及其名称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9/ 联合眼动实验和SD法的传统商业街区视觉效果感知评价

  10/ 伊斯坦布尔耶尼卡皮区城市肌理退化及修复方案

  12/ 以可视环境性能测量养老机构老年人居室的空间质量

  13/ 下垫面材料和遮阴对高海拔居住区室外热舒适的影响

  14/ 通过空间句法检验帕拉第奥别墅平面中的控制性、中心性和灵活性

  1/“城市设计在中国” 论坛|可持续开放街区在中国

  1/ 涌入加德满都的移民该何去何从?城市农业的发展也许可以回答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建筑学研究前沿 / FoAR)是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全英文学术期刊,已被A&HCI收录。FoAR 于2012年创刊,季刊(一年四期),在Elsevier平台上发行,开放获取(Open Access),免费下载。期刊论文涉及领域包括建筑规划设计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等,覆盖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本刊优先发表采用严格科学方法和前沿技术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同时也欢迎探讨建筑社会属性的高水平文章。对所有论文将严格进行同行评议并只接受英文投稿。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3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化项目。Frontier系列期刊中:13种被SCI收录;1种被A&HCI收录;6种被Ei收录;2种被MEDLINE收录;11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6种被CSCD收录。